【行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增长极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加快编制产业发展、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项规划。
近期,一批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正加快推进。如港珠澳大桥已建成并基本具备通车条件;广深港高铁基本建成,其中广州到深圳高铁已建成通车,深圳到香港高铁正在联调联试,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审议批准了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的通关安排。
此外,有利于粤港澳三地人员、货物和资金往来的政策举措正陆续出台,包括鼓励港澳同胞到内地就学、就业、生活的有关措施等。三地还在联手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取得新进展和早期收获。
世界上有三大成功的湾区:纽约大湾区、旧金山大湾区和东京大湾区。
粤港澳将成为未来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共同繁荣的世界级城市群以及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专家分析称,世界三大成功湾区的成功因素:
一、天然良港,陆上交通便捷。
二、配套的交易中心。
三、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四、科研机构或院校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
这些,粤港澳大湾区全都具备。据《瞭望》周刊提供的数据,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对外贸易、利用外资总额、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等方面甚至更胜一筹。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密集发达的世界级机场群、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货物吞吐量问鼎全球的港口群、先进的高铁城轨网。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拥有香港这个国际级航运和物流中心,更拥有全球最密集的海港群和空港群。根据2016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拥有三个世界级的集装箱港口:深圳港(全球排名第三)、香港港(全球排名第五)、广州港(全球排名第七)。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7118万标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1.86亿人次,位居四大湾区之首,以不足全国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的经济总量。
让我们来看一看世界湾区主要经济指标: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就曾系统论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他说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并建议,重点从六个方面谋划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共建“一中心三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
二是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合作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三是携手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深化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经贸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打造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升级版。
四是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先导区。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五是共建金融核心圈,推动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发展,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形成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六是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以改善社会民生为重点,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共建健康湾区,推进社会协同治理,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
如今,这些仍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基本蓝本。
全国政协委员魏明德建议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联合内地相关金融部门,加强金融支持:一是建议内地与香港共同打造一个能支持“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建设庞大资金需求、市场交易量足够大、产品种类丰富、体制机制健全、监管规范高效、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的全球性金融中心。二是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投资银行,内地与香港全方位合作,共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发展建设。除了为相关发展项目提供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融资支持外,也包括离岸金融、资本运作、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等的完善综合配套,以及拓展包括项目评估、资信证明、企业管理咨询、财务顾问等在内的咨询顾问业务。在金融衍生产品方面创新发展,提升银行业国际化水平。
全国两会期间,一份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牵头,近120位委员联署的提案,成为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提案提出,由于粤港澳三地涉及不同社会制度及经济体系、独立关税,因此应加强顶层设计,由一位国家领导人亲自挂帅,督导落实大湾区发展规划,统筹国务院发改委、相关中央部委与广东省政府和港澳特区政府的协调工作,可以更有效地推动落实,以早日把该区域打造成为全球最大湾区,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继续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推动“一带一路”。
今年两会期间,香港、澳门各界满怀热情,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期望溢于言表。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兼全国工商联常委杨华勇谈到粤港澳大湾区时建议,首先须通过宣传,使香港民众加深对大湾区的了解,改变固化观念,达成社会共识。他说香港土地不足,市场有限,经济转型困难,但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阔的腹地和完备的产业体系,这样一来可为香港未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强大动力,也将会为香港注入新活力。港界人士也呼吁香港应把握好这一巨大机遇来突破发展瓶颈,并鼓励青年人积极主动尝试,在粤港澳大湾区“敲敲门”。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晓松认为,澳门最大的优势在于资金优势,资金的裁量盈余超5000余亿元,如何使澳门的资金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好优势,是当前应该研究的重点。此外,澳门和葡语系国家有着密切联系,如何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发挥好澳门这种桥梁纽带作用,使大湾区建设能更好地与国际上,特别是葡语系国家、东南亚国家沟通,共同协作,也是一个研究方向。
来源 | 现代物流报
嘉诚国际物流整理发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平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