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大建设,香港机场扩建,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
联通深圳、珠海、澳门、香港,以及可以停泊邮轮的深圳太子湾邮轮母港新华社图
【记者 邱登科 摄影报道】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框架下观察,挟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人口结构、制造业发展、贸易量、金融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理当成为全球供应链枢纽。在此背景下,物流业的竞合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从顶层设计到基础布局、从政策规划到具体操作都将顺应大势而变。
对标三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最初对标的仅仅是以高技术创新为特色的旧金山湾区,而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对标的已经是纽约、东京两个更大更复杂的目标了,”长期从事地域经济研究的独立高级咨询师江伯尼告诉记者。
江伯尼分析,以上三大湾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有一个以核心“海港+空港”为支撑的国际航运网络和广阔腹地,通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形成物流中心。在湾区内部,物流设施和能力相对集中布局,如纽约-新泽西、东京-横滨,要么地理上一体化,要么进出口业务分工明确,这样有利于形成规模和效率,与其他城市错位发展,形成湾区整体发展的优势。
但是,江伯尼强调,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构架下,存在着三个世界级的物流中心节点城市——香港、深圳和广州,在100多公里的直线空间范围内,海港、空港密布,全球罕见。
在此情形下,如何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实现多赢,成为各地均给予高度重视的议题。
记者在广州香港两地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要在物流领域实现区域良性互动,还需要在政策层面及基础建设方面做大量工作,各地已经密锣紧鼓积极应对。
南沙大建设如火如荼
在南沙鱼窝头,一座现代化物流园区正在拔地而起。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七平三通”已经完成,部分钢梁也开始竖起,雏形显现。
广州市嘉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平介绍,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1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仓库面积41万平方米,公司计划将嘉诚国际无水港打造成基于三业联动模式的通用集散型货运枢纽,建设成全球无缝衔接创新性跨境多式联运中心,同时具备报关报检等公共服务功能,与天运南沙多功能国际物流中心形成联动,开展更大范围的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继续深化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改革和创新,适应“互联网+物流”发展趋势将货物通关范围从香港至南沙港拓展到南沙区内,推动园区从生产服务型向综合型转型升级,使这个全国物流园区起到更大的示范作用。
香港机场开建三跑道
在香港国际机场,记者看到,三跑道项目正在兴建中,过百艘工程船在海面工地加紧施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跑道系统项目不只是兴建一条新跑道,而是在现有机场岛以北填海拓地约650公顷,约相当于34个维多利亚公园或100个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人工岛的面积,其规模差不多等于在现时机场旁兴建一个新机场。涉及的工程包括:兴建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的三跑道客运大楼、57个停机位,停机坪兴建一条全长3800米的跑道以及滑行道,同时重新配置现有北跑道;兴建全长2600米的旅客捷运系统;兴建新的行李处理系统;扩建现有二号客运大楼;兴建其他相关的机场配套基础建设、道路网及交通设施。
记者了解到,待三跑道系统建成后,机场每年将可应付在《香港国际机场2030规划大纲》中预计的额外3000万人次客运量。另外,三跑道系统客运大楼设施可视乎需求情况进一步扩建。
“一带一路”形成叠加效应
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大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体量决定了这里将是航运业最大的热土,在资源配置中集聚航运要素。同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叠加效应,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内航运业发展。他建议南沙港航业发展要关注“三个创新”,即创新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措施;创新和完善优化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创新航运总部经济模式,吸引更多的航运企业落户。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正紧抓政策机遇,打造核心优势。广州港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36万标箱,货物吞吐量5.9亿吨,商品汽车吞吐量111万辆。南沙先后建成了16个10万—15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能满足世界最大、最先进的集装箱船靠泊;马士基、地中海、达飞、中远海运、长荣、泛亚、安通、中谷等班轮公司均在南沙开辟航线,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91条,三年共增加39条。中远海运散运、中远海运特运等总部落户广州,丽星等邮轮公司选择南沙作为母港。此外,广州成功获得2019年(第31届)世界港口大会举办权,与世界41个港口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来源 | 民营经济报
嘉诚国际物流整理发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平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