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物流信息周报丨2019年第七期
来源:本站 作者:jcqihua 浏览:311 日期:2019-9-27
政策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纲要》明确表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等,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
此外,《纲要》还要求,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
交通运输部印发《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实施工作通知
2019年9月17日,交通运输部以交办运函〔2019〕1304号文,印发了关于做好《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实施工作的通知。
通知就关于取消总质量4500千克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营运证、驾驶人员从业资格证以及企业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有关工作提出了要求。
通知还就关于取消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许可的有关工作提出了要求。
关于《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规范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维护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秩序,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在系统总结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交通运输部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于2019年12月31日结束。从2020年1月1日起,试点企业可按照《办法》规定要求,申请经营范围为“网络货运”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县级负有道路运输监督管理职责的机构应按照《办法》,对符合相关条件要求的试点企业,换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未纳入交通运输部无车承运人试点范围的经营者,可按照《办法》申请经营许可,依法依规从事网络货运经营。
《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现代物流)
近日,为更好地发挥标准化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行动计划提出以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提质为主线,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到2021年,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研究与制修订标准50余项;持续推进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开展150场次以上全国性标准化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专业标准化人员13500余人次;推动标准外文翻译10余项,提出或参与国际标准7项。(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现代物流标准化工作重点
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建设
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完善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智慧、共享、绿色等方面,加强现代物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重点研究共同配送、托盘等标准化载具循环共用、物流信息数据接口、物流信息共享、物流服务质量和安全、库存管理、多式联运、海铁联运、绿色物流、冷链物流、物流枢纽、运输服务、智能化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服务评价与信用评价等方面标准,完善基础类标准、加快技术和管理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现代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
积极推进以托盘循环共用为切入点的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结合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展国内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多式联运电子运单等重要标准应用示范。跟进物流标准实施推广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和分析研究,并形成案例集,在全行业开展推广应用。
现代物流标准化宣贯培训
开展物流、综合货运等相关重点标准宣贯培训,编制标准宣贯大纲和培训教材,组建标准宣贯师资团队,培养一批掌握标准内容和标准实施方法的专业人才。举办专项标准论坛,交流研讨现代物流标准化发展形势与需求。
现代物流国际标准化
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1200mm x1000mm托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推动托盘标准互认。积极实质参与物流等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工作。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交邮融合推广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的通知》
9月20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交邮融合推广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要以深化农村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交邮融合、产业联动、脱贫攻坚为主攻方向,以农村物流站场资源共享、运力资源共用、信息资源融合为重点,以体制机制、运输组织、合作模式、技术变革等创新为途径,进一步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和创新积极性,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节点服务网络,努力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和整体服务水平,为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持续开展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推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着力打造一批网络覆盖健全、资源整合高效、运营服务规范、产业支撑明显的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引导培育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服务品牌知名度高、引领带动作用好的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建设一批精品线路、精品站点、精品项目,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产业融合、脱贫攻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充分发挥品牌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构建模式创新、运营高效、安全绿色的农村物流服务新体系。
行业动态
中国公路物流运价周指数报告(2019.9.20)
2019年9月16日-9月20日,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980.86点,与前一周基本持平。
2019年1-8月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
1-8月,社会物流总额增速稳中趋缓,需求结构继续优化。社会物流总费用平稳增长,增速小幅回落。物流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社会物流总额增速稳中趋缓
1-8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88.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比1-7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增速趋缓,进口物流总额好于预期,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保持快速增长。1-8月,工业品物流总额170.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增速比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9.3万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1-7月提高0.6个百分点;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5.0万亿元,同比增长18.0%,增速比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小幅回落
1-8月,社会物流总费用8.9万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比1-7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其中,运输费用4.7万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与1-7月持平;保管费用3.1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1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比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
2019年上半年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分析报告
总体上看,除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吨位略有下降外,其他货运船舶吨位平稳增长。沿海省际货运船舶平均船龄维持在11年左右。具体情况如下:
一、干散货船运力情况
截至2019年6月30日,沿海省际运输干散货船(万吨以上,不含重大件船、多用途船等普通货船,下同)共计1843艘、6362.17万载重吨,较2018年底增加11艘、114.61万载重吨,吨位增幅1.83%。2019年上半年新增运力65艘、280.23万载重吨;强制报废3艘、9.91万载重吨船舶外,企业主动进行运力调整,共有51艘、155.60万载重吨船舶运力提前退出沿海省际水路运输市场(部分船舶经检验后核减了载重吨,总计核减0.11万载重吨)。
沿海省际运输干散货船平均船龄10.44年,其中,老旧船舶(船龄18年以上)和特检船舶(船龄28年以上)分别有216艘、30艘,占总艘数的11.72%和1.63%。
二、集装箱船运力情况
截至2019年6月30日,沿海省际运输集装箱船(700TEU以上,不含多用途船,下同)共计263艘、73.59万TEU,较2018年底增加11艘、2.01万TEU,载箱量增幅2.81%。2019年上半年新增运力15艘、2.47万TEU;没有强制报废船舶;共有4艘、0.45万TEU集装箱船提前退出沿海省际水路运输市场(部分船舶经检验后核减了载箱量,0.01万TEU)。
沿海省际运输集装箱船平均船龄9.84年,其中,老旧船舶(船龄20年以上)有32艘,占总艘数的12.17%,没有特检船舶(船龄29年以上)。
每周物流观察
如何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化水平
通常来讲,在构建供应链体系的过程中,如何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化水平以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不确定事件而具备及时响应能力最为重要。这要求贯穿供应链全过程的制造、物流、信息以及相应的供应系统都应具备一定柔性。从信息系统的柔性化来看,由于其必须具有可重组、可重构、模块化、可扩展以及热插拔等特性,所以要求承载信息传递的物流系统的也应具备相应的柔性特征。从流程上来看,为配合整体供应链生命周期的动态性,与之配套的物流服务首先应该具备模块化、精细化的特性,从而实现物流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以此推导,笔者认为构建柔性化物流系统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以优化物流运作流程为基础,实现各物流服务环节或节点的模块化,进而在提高各模块的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将其标准化,并最终实现整个物流服务柔性化,包括物流的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及设备设施等等。(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2019年9月23日)
微课堂
大变革时代物流企业如何决胜末端网络
在满足时效前提下打造柔性服务,决胜未来。
基于客户、政策和市场带来的变化,埃森哲战略认为,若要在众多市场竞争者中“突围”胜出,未来的物流末端网络应最大程度提升客户体验,在现实场景中的各种客观条件下高效运行,并能不断运用新技术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打造柔性化的物流服务。
1、首要要求:高时效、稳定性
未来的物流末端网络是时效型的网络,物流企业需要从末端的各个环节着手,不断优化效率,提升收派时效,同时也要能兼容处理不同时效产品的末端运营。
在夯实时效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对客户的时效承诺力,不断缩小预计时间窗的跨度,将误差从小时级向分钟级进化,使得收派时间更加精准。
2、服务方向:“脸谱化”服务
以客户体验为核心,满足不同场景不同客户接受末端收派服务体验度的差异化需求,形成一套客户专属的个性化服务体系。
可以满足客户在时间、安全、服务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也可以满足不同品类的特殊物流需求,如生鲜、医药、奢饰品等。
3、末端形态:多元化、智能化
多元化末端网点、运力和人员的形式和功能,以适应不同的末端场景;利用网络的协同效应来平台化、生态化末端物流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动态全局最优。
在数据、算法、软件和硬件等各个方面运用高新物流科技赋能末端网络,藉此不断催生新的模式和业态,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4、末端性能:柔性网络
柔性的末端网络能有效应对运营能力和客户需求等内外部变化,并将对物流时效、成本和服务质量等产生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灵敏性和适应性两个方面。
敏捷性:末端网络具备弹性能力,可以快速响应短期变化,如客户需求临时变动或货量突然增加;也可以缓和处理内外干扰,如车辆事故或气象因素导致的运输中断。
适应性:能从长远角度调整末端网络策略、模式和技术,以适应客户需求和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如主动、有计划地向时效性、智能化的末端网络转型。
第三方物流的细分市场
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细分模式物流需求者对物流服务市场的选择一般有三种类型。
(1)同质偏好型。现阶段,大多数物流需求者对物流服务市场的偏好大致相同。在这个细分市场中第三方物流只需要通过一般的物流服务要素供给来满足市场上的物流需求。
(2)扩散偏好型。这部分物流需求者对物流服务市场的偏好摇摆不定,甚至是四处扩散。在这个细分市场中第三方物流一定要通过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才能满足市场上的物流需求。
(3)集群偏好型。这部分物流需求者对物流服务市场的偏好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趋于集中,形成独特偏好的密集群。在这个细分市场中第三方物流既要显示自己的差异以迎合这个密集群的独特偏好,又要考虑本企业的市场利益回报。
标准化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实施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我们可以把标准化运用到更多的场景中。
以订货管理为例,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如何把不同的供应商的条款、交付、订单、标签和包装等实行标准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的成本。
1.贸易术语(Incoterms)
虽然每个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和品种是不同的,制造商仍可以把贸易术语统一到2-3种以内,如EXW,FCA。这样便于供应商的统一管理和计算采购成本。
2.交货时间和频次
制造商可以和供应商进行协商,根据货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和仓库收货人员的实际处理能力,来决定交货的时间窗口和频次。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平衡仓库的收货工作,不会在某一个时间段过度繁忙,也不会在另一个时间段无事可做。供应商交货时间成为了标准以后,也有助于物料的追踪和生产计划的执行。
3.订单系统
如果制造商有条件的话,可以和供应商采用EDI或者是WEB-EDI的订单系统。
订单通过点对点的系统或者是制造商网站下载,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传真、邮件等的下订单的模式。在提高订单的准确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4.产品标签
不管制造商是否使用了EDI或WEB-EDI系统,他们都可以和供应商要求使用标准化的标签格式和内容,并且在一些关键字段上使用条码,比如订单号、产品名称和数量等等。
这些信息将有效地提高仓库收货人员的工作效率,并能够减少收货错误的发生。
比如Bosch博世公司就使用了统一的Global Transport Label (GTL)标签,实现了仓库收货自动化。
5.包装容器
制造商可以规定供应商产品的包装容器规格。如果是使用可循环的包装箱,尽量都使用标准化尺寸的容器,这样便于厂内的物料移动和生产线供料,提高生产效率。
不管是高铁运营,还是物流运输和生产制造,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都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AI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八大应用方向
(一)供应链预测
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互相配合,使得资源在供应链上中最优分布,在过程中,信息的透明和准确对供应链成本至关重要,如何提供有效的预测,避免牛鞭效应,避免资源浪费是管理者和AI需要一同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经验更多应该体现在模型和影响因素的设计上,具体的预测和计算工作应该交给AI完成。
(二)供应链品控
在现阶段的企业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的工作通常分散在各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身的一套监控和考核指标体系,但是从整个供应链层面对运营质量进行管控的公司少之又少。除了指标分散外,数据的加工耗费大量的人力,最关键的是呈现的数据指标只能反映过往的情况,而不能对当前的情况进行管控、修正。
借助AI的力量,供应链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的对供应链运作的指标表现进行监控、预警、甚至自动生成工单进行问题的处理和跟进。
(三)供应链选品、库存管理以及调拨、补货决策
在传统的做法里面,供应链选品和库存管理工作通常是在供应链管理部或者商品部的管理范围。在这些部门里面有一堆的表哥表姐,表哥表姐们每天从系统里面导出数据,分析周转率、库龄、毛利、起订量等指标,然后进行数据加工,形成建议,进行建议审批,最终把审批后的建议下达到执行部门。这种工作模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数据滞后,决策过程冗长。
未来在AI的帮助下,上述对应的工作可以由AI自发的完成,管理人员只需要根据AI提供的方案选择最适合企业的方案即可。
(四)供应链网络规划
仓配网络规划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对的问题。只有依靠算法的力量进行动态规划,通过因素的变化模拟结果的变化,协助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决策,才是最科学的方法。
(五)供应链订单管理
通过AI算法,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让订单决策在产能、成本、时效、服务等因素上达到平衡,更好的为企业战略服务,为客户提供最优的物流服务体验。
(六)仓库作业管理
AI可以协助管理者进行资源的调配,实时提供作业数据及预警。在具体作业上,AI可以协助进行拣选路径规划、订单波次策略选择。在仓配交接环节,AI还可以协助识别直发线路,协助场地周转场地管理和配送资源计划管理。
(七)配送路由和配送末端管理
在配送阶段,通过AI来自动识别客户的实际目的地,确保准确地投递。
在最后一公里,站点和自提柜应该如何布置,末端派送资源调度也是影响作业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这些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传统的人力是无法很好的解决的,此时就需要有AI的支持,辅助管理人员甚至取代管理人员作出决策。
(八)供应端物流的管理
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领域,AI可以协助进行过程预警和补货,以及结算自动化的应用。在在途库存的管理和车辆调度上,AI和算法也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来源: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官网、物流梁言、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证券网、凤凰网、和讯网、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科技信息部、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仓库社区、亿欧、弘毅供应链、物流沙龙
本文摘自网络,由嘉诚国际整理发布,如涉及隐私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