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物流信息周报丨2019年第十一期
来源:本站 作者:jcqihua 浏览:268 日期:2019-12-3
政策发布
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版权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知识产权局等1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方面,《意见》针对制造业重点行业、服务业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双向融合发展的10项可能路径。《意见》提出,要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平台型企业和机构等重要作用,释放各类主体融合发展潜力。
《意见》还指出,要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信息、物料、资金、产品等配置流通效率,推动设计、采购、制造、销售、消费信息交互和流程再造,形成高效协同、弹性安全、绿色可持续的智慧供应链网络。
在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方面,《意见》提出要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鼓励物流、快递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发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切实强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个部门,以联合部令形式制定发布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办法》统筹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注重吸收以往事故教训、总结各地实践经验、主动接轨国际规则,着力强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存在的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强化运输源头安全管理。针对非法托运危险货物问题,《办法》建立了危险货物托运清单制度,明确托运人在危险货物信息确定、妥善包装、标志设置及相关单证报告提供等方面的义务。
二是强化装货环节安全管理。针对生产、经营企业充装环节把关不严纵容违规运输问题,《办法》建立了装货查验制度,装货人要做到“五必查”(分别是:车辆是否具有有效行驶证和营运证;驾驶人、押运人员是否具有有效资质证件;运输装备是否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所装载的危险货物是否与运单载明的相一致;所充装的危险货物是否在罐式车辆罐体的适装介质列表范围内等),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充装或者装载。
三是强化运输过程安全管理。针对运输企业对所属车辆“挂而不管”、“以包代管”等问题,《办法》明确规定“禁止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挂靠经营”,建立了危险货物运单制度,明确运输企业在发车例检、安全告知及车辆动态监控等方面的义务。
四是强化运输装备安全管理。针对常压罐车本质安全水平不高问题,《办法》建立了常压罐车罐体检验制度,规定只有经具备专业资质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罐车罐体方可出厂使用,重大维修改造需重新检验合格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五是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针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技术水平不高问题,《办法》规定托运人、承运人、装货人应当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和定期安全教育,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六是统一车辆通行管理政策。针对各地危化品运输车辆通行管理政策不统一问题,《办法》规定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5类特定区域、路段、时段限制危化品车辆通行,确需限制危化品运输车辆通行高速公路的,应当在0时到6时之间。
七是实施小件危险品豁免管理。针对84消毒液等小包装日化品,以及气雾剂和化工品试剂等低度危害物品合规运输成本高问题,《办法》完善了例外数量和有限数量管理制度,对符合要求的豁免按照普通货物进行管理。
八是强化多部门协同监管。针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及相关活动参与方较多、各相关管理部门监管合力未能充分发挥的问题,《办法》明确了交通运输部主管、县级以上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和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按职责监督检查的管理体制。
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
重点任务
着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
1.系统优化供给体系。着力优化供给布局,节约集约利用空间资源,优化港口布局规划,促进港口间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优化重点货类运输系统。统筹新港区开发与老港区搬迁,引导新建港区码头集中布置、连片开发。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开展港口智能建造技术创新,提升工程质量品质。优化存量资源,坚持新建与既有码头技术升级改造并重,坚持建设、管理和养护并重,强化监测监控、健康诊断与日常维护,提高港口设施使用年限和耐久可靠性。
2.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港口装卸存储主业,完善港口船舶供应和服务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冷链、汽车、化工等专业物流,增强中转配送、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积极发展港航信息、商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吸引国际货物中转、集拼等业务,提升航运服务能级,支撑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完善以邮轮母港为引领、邮轮始发港为主体、访问港为补充的邮轮港口布局,提升邮轮等客运码头综合服务功能,拓展邮轮产业链,改善旅客候船环境和陆岛客运码头条件,加强与城市公交和其他运输方式衔接,提升旅客体验和满意度。
3.以多式联运为重点补齐短板。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有效衔接,重点解决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重要港区新建集装箱、大宗干散货作业区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进港铁路。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江海直达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加快专业化、规模化内河港区建设,积极推进新出海通道相关港区建设和LNG接收站配套码头、江海联运码头等建设。完善客运码头设施,有序建设改造内河游轮码头。加强进港深水航道和锚地建设。到2025年,集装箱、干散货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达到60%以上,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主要由铁路或水路集疏运;到2035年,重要港区基本实现铁路进港全覆盖,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显著提升。
行业动态
2019年11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8.9%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9年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8.9%较上月回升4.7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4.4%,较上月回升3.5个百分点。
11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和仓储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回升,显示出随着国际贸易环境趋于稳定以及电商活动影响,物流活动更加活跃。从行业来看,快递业、仓储业、铁路运输业和道路运输业继续保持高位活跃。从地区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保持活跃。从品种上看,大宗商品中钢材、建材、有色等物流活动活跃;快消品中日用品、农副产品和医药等需求旺盛。
业务总量指数回升,需求保持旺盛。11月份,业务总量指数回升4.7个百分点,为58.9%。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均保持快速增长,显示出受电商活动影响,需求旺盛,物流业务活跃。
设备利用率指数回升,利用效率提高。11月份,设备利用率指数环比回升3个百分点,回升至56.5%。显示出物流业务量的增加,带动物流服务相关设备利用率的提高。
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和平均库存量指数回升。11月份,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回升4.6个百分点,为56.6%,平均库存量指数回升0.7个百分点,为52.4%,该两项指数保持在50%以上的景气区间,平均库存量指数的回升幅度和指数水平略低于存周转次数指数的变化情况。表明经济活动活跃,消费需求旺盛,供需保持平衡,物流效率有所提升。
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回升,经营情况良好。11月份,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回升0.8个百分点,为52.6%;物流服务价格指数回升0.3个百分点,为51.1%。显示出,受供需影响,物流价格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小幅回升,物流企业利润回升幅度较大,企业经营情况良好。
从后期走势看,新订单指数为58%,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5%,物流业经济将保持较好的运行态势。但随之农历春节的临近,物流行业增势预计将有所趋缓。
11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4.4%
2019年11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4.4%,较上月回升3.5个百分点。各分项指数中,除期末库存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有所回落外,其余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且各分项指数继续保持在50%以上。
(中国仓储指数走势图%)
11月指数回升至高位水平,各分项指数均保持在50%以上,表明仓储行业受双十一影响,需求涨幅显著,前期增速下行的态势得到缓解。在业务需求旺盛和仓储收费价格连续上涨的影响下,企业利润有明显增长,指数达到近七个月来的高点。但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较快,仍需注意降本增效。后期来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预期指数均保持高位运行,双十二及圣诞、元旦等节日因素对仓储业务需求仍有支撑,预计后期仓储行业运行将保持稳中向好。
业务量大幅增长。11月份,业务量指数为59.8%,较上月大幅回升9.1个百分点,达到高位水平,反映出受双十一影响仓储业务需求大幅增长。分品种来看,钢材、有色、建材、服装、日用品、农副产品、医药等商品业务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周转效率明显提高。11月份,平均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54.8%,较上月回升4.8个百分点,达到七个月来的高点,反映出在需求回升、仓储业务活动活跃的背景下,商品周转效率明显提高。分品种来看,钢材、有色、化工类生产资料类商品及服装类等生活资料类商品周转效率较上月回升幅度较大。
收费价格继续上涨。11月份,收费价格指数为51.2%,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继续在扩张区间保持增长,反映出仓储收费价格连续上涨。
企业利润明显上升。11月份,主营业务成本指数为57.4%,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业务利润指数为54.5%,较上月回升3.1个百分点,达到七个月来的高点,反映出表明在业务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但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行业降本增效仍需进一步落实。
劳动力供应增加。11月份,企业员工指数为52.0%,较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继续在扩张区间保持增长。反映出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从业人员人数有所增加。
从后期走势来看,新订单指数为61.9%,较上月大幅回升10.2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6,较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与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保持高位水平,表明仓储行业整体运行良好,近期政策对需求的支撑叠加节日对需求的拉动,预计后期仓储行业运行将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11月中国仓储指数显示:需求明显回升 行业运行稳中向好
中国仓储指数2019年11月为54.4%,较上月回升3.5个百分点,综合指数连续四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各分项指数继续保持在50%以上。本月受双十一影响,仓储业务需求涨幅显著,周转效率大幅提高,收费价格继续上涨,企业利润达到近七个月高点,企业员工人数也有明显增加,整体来看行业运行向好,前期增速下降的态势得到缓解。但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较快,仍需注意降本增效。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业务需求明显增长。11月,业务量指数为59.8%,较上月大幅回升9.1个百分点,达到高位水平。设施利用率指数为57.4%,较上月回升5.0个百分点,达到七个月来的高点。从指数变化情况来看,受双十一影响,服装、日用品、农副产品等消费品仓储需求旺盛,带动仓储行业整体业务规模扩大。
周转效率明显提高。11月,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54.8%,较上月回升4.8个百分点,达到七个月来的高点,反映出在仓储需求回升、业务活动活跃的背景下,商品周转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进出库速度均有所加快,库存水平与前期基本持平。
企业利润明显上升。11月,业务利润指数为54.5%,较上月回升3.1个百分点,同样达到七个月来的高点,表明在业务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但值得注意的是业务成本上升较快,11月主营业务成本指数为57.4%,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达到高位水平。此外,仓储收费价格继续上涨,本月指数为51.2%,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收费价格已连续五个月保持上涨。企业也反映仓储用地难、用地贵的现象较为突出,同时资金、人工和能源等要素的成本也在上涨,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整体来看行业降本增效仍需进一步落实。
从业人数有所增加。11月,企业员工指数为52.0%,较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继续在扩张区间保持增长。表明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前期劳动力供应偏紧的情况有所缓解,从业人员人数有所增长,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增加。
后市预期保持乐观。11月,新订单指数为61.9%,较上月大幅回升10.2个百分点,达到八个月来的高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6%,虽然较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扩张区间高位水平。新订单指数和业务预期指数均保持高位运行,加之后期双十二以及圣诞、元旦等节日因素对消费品需求仍有支撑,预计后期仓储行业运行将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2019年1-10月物流运行通报
1-10月,物流运行延续平稳运行态势。社会物流总额保持稳定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小幅回落。
一、 社会物流总额稳定增长
1-10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44.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221.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再生资源物流总额1.3万亿元,增长15.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6.6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
二、 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回落
1-10月,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
从构成看,各项费用增速全面回落。运输费用6.1万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保管费用4.0万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5万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每周物流观察
供应链协同的三个方面
供应链协同包括组织层面的协同、业务层面的协同及信息层面的协同等三个方面,在实施范围又包括企业内部协同和外部企业间的协同。通常来讲是以生产制造作为“中间核心组织”的一种协同管理思想,其形成的过程遵循的是首先完成企业内部的协同,并以此为基础由某一中间核心组织去影响或带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共同来完成外部的协同,所以它的重点在内部协同。那么结合物流来看,虽然其协同层面也包括三个,但实施范围却更加偏重于外部协同,包括有外部的运输协同、外部的分拨配送协同和外部仓储协同。其中运输协同和分拨配送协同一般来讲可以通过业务分包或转包来完成。但仓储协同好像却总是找不到突破口和切入点。所以一段时间以来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会谋求自营、自建仓储网络的建设。甚至包括所谓的新生代智慧物流企业包括菜鸟、京东等也纷纷从线上系统平台的建设转向了线下仓储网络的布局。这种自建自营仓储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仓储协同(大部分为内部协同),但实际上却造就了另外一种隔障,不利于在社会化共享层面形成更高效率的协同。所以笔者认为,作为物流基础设施的仓储及其网络应该基于社会化协同的发展需求,将其行纳入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特别是在城市配送领域,末端配送网点、配送中心更应该在赋予其公共性的基础上去完成三级配送节点的高效协同。(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2019年11月25日)
微课堂
物流包装循环共用新发展
在利好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2019年托盘、周转箱等物流包装循环共用体系取得新发展,尤其是新技术的应用、新模式的创新,以及各方的协同发展,都为物流包装循环共用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改变正在发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开放式的托盘共用系统的成功运行,需要有充足的托盘作为支撑,由于托盘共用系统属于重资产运营,建议共用系统采用多种形式:托管模式、自由模式、平台采购模式、股份制模式。
一是托管模式。由其他专业租赁商、托盘制造商等拥有大量托盘的企业加盟,以托管的方式由托盘共用系统帮助其通过托盘共用平台运营,获取租金收入,闲置时可分享平台的利润,但是比例较低;运转时最高可获60%~70%左右的租金分成。
二是自由模式。拥有托盘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在托盘共用系统的平台上注册店铺,以自由租赁的方式在共用系统的平台出租托盘。供给者需要交一定数额的消费者协议保证金和管理费,运输、仓储、维修及调拨等费用,根据实际产生的计算。
三是平台采购模式。托盘共用系统运营商向托盘制造商集中采购新托盘,以自营租赁的方式进行托盘出租服务。由于这种模式对平台运营商有很大的资金压力,除非有财政或其他大的资金支持,否则难以采用这种方式。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智慧物流产业升级及供应链生态闭环系统研究
大湾区物流产业升级策略及相关建议如下:
1.充分利用港澳广深航空枢纽设施地缘利好,提前布局物流供应链管理中的“黑科技”。
湾区九市正在努力寻求的各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转向产业附加值较高业务,开发高技术含量、高精度的电子产品、精密零部件、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产品来增强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这些高附加值产品通过航空运输,以快速打入变幻莫测的海外市场,许多高价值的生产材料从国外经港澳进入广东内陆来实现及时的生产、加工、制造。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智能物流设备制造、智能物流软硬件、智能物流机器人、物流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智慧供应链+区块链双链价值融合,以这些新技术为载体的智慧物流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动能不断发挥出来。
2.利用湾区九市“政产学研资”优势,嫁接港澳国际金融资本,促进物流供应链价值再造。
大湾区的物流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国家级智库、政府研究机构、港澳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合作,利用港澳发达的金融服务、贸易融资来提升供应链中的资本要素流动管理,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到后续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全链条式环节来降低资金成本,以提升供应链一体化商物运营管理效率,进而提高国内及国际业务双向联动的物流整体绩效。
3.升级冷链物流服务、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构建全新物流供应链生态闭环系统。
随着消费者对冷藏,冷冻,鲜活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物流产业正在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大湾区各类快消品进出口企业利用港澳相关物流仓储设施来支持冷藏和冷冻食品进口业务。但是除了建设冷库等硬件设施外,物流企业急需先进的冷链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提升其整体运营效率和质量,通过借助港澳合作伙伴的管理经验,运用国内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管理系统,加强冷链运输的监控和检查,改善货物的存储,转运,装卸、配送过程,通过全面提升冷链服务质量,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跨区域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核心技术将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所有业务生产环节与销售系统、客户系统智能融合,实现物流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构建全新的智慧物流供应链生态闭环系统。
一文彻底搞懂单件流!什么是单件流?
单件流是指产品以一个单件或一个批次来流动。“单件”是指最适合的批量大小,即造就最低总成本的批量。
或者这样理解:单件流指的是通过合理的制订标准生产流程并安排好每个工序的人员量、设备量,使每个工序耗时趋于一致,以达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转运消耗的一种高效管理模式。
单件流的特性
特性1-垂直布置
单件流是以“垂直式布置”方式:根据产品的类别,将生产各个制程一个接一个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前制程做完一个产品,即刻流到下一个制程继续加工,直至完成所有工序,似流水般,连续不断。
特性2-合理布置
实现单件流必须要将作业场地、人员、设备(作业台)合理布置,使产品在生产时,每个工序最多仅做一个(批次)产品、传递一个(批次)产品,生产开始到完成成品之前,没有大量在制品放置的场地
特性3-问题“显露化”
“单件流”是一种将问题“显露化”的思想和技术,
能将由于批量生产而见不到的搬运上、设备大型化的浪费-大量存货堆积,显露出来,进而给消除存货提供平台
拣选和分拣,别傻傻分不清
拣选和分拣,作为整个仓储运营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相关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为仅有一字之差,会使人误认为意思相同。在物流中,它们代表的步骤与形式是大不相同。那么它们设计的技术和方式你了解么?
拣选与分拣的概念
拣选是仓储配送中心的配货人员按订单要求的商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将商品从存储的货架或货垛中取出,搬运到理货区的过程。
分拣是拣选作业完成后,将拣选出的商品按照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配送路线进行分类,集中,等待装车配载,送货作业的流程。
拣选技术
拣选技术是整个拣选作业的真正核心。不同拣选技术的选择,同样会影响每种拣选方式最终在拣选效率和上的表现。拣选技术通常的分类有订单,批次,流程拣选。例如批次拣选可以支持单人拣选,多人同时间选和多人分区拣选。该拣选技术适合仓储拣选作业区面积比较大,同时每个订单的订单行又比较少的情况。任何一家仓储运营企业的拣选作业都是这几种技术的 运用。随着行业的发展,拣选技术方面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
分拣技术
分拣技术主要涉及自动分拣系统,是先进配送中心所必须的设施条件之一。自动分拣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庞大的高层货架存储系统中准确找到要出库的商品所在位置。安配送地点运送到理货区域或配送站台集中。能大批量的分拣货物。分拣误差率极低。分拣作业基本实现无人化。由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及分拣道口组成。其技术所需投资大,要求高,要根 据经营商品的包装情况来确定是否建或建什么样的分拣系统。
供应链管理:未来物流发展新方向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新型的供应链企业正不断展露出来。未来,供应链将会围绕这几个方向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
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供应链企业增值服务较少,利润率也极低。未来,供应链企业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物超所值的供应链服务如供应链整合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及供应链平台建设,帮助客户带来更多价值增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供应链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与大数据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
过去数十年,大部分中国供应链及物流企业对于大数据没有给予足够高的重视,实际上这些数据背后蕴藏着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不仅是针对物流运营管理的层面,而且通过大数据可以挖掘客户潜在的需求。未来,供应链应该和大数据进行联动,C2B模式的驱动更需以精准的数据作为基础。
大力布局三四线城市、农村的供应链网络
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已经开始被更多的行业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触及这个近10亿的广大消费人群。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如何在这个市场展开供应链布局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交通运输部、科技信息部、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物流技术与应用、供应链指南针、浦领财富
本文摘自网络,由嘉诚国际整理发布,如涉及隐私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删除。